歐美近百年的會展活動歷史表明,會展活動的舉辦給舉辦地(城市)帶來了相關產業的連鎖效應,也稱會展效應。這里所說的相關產業包括印刷、酒店、餐飲、零售業、旅游業、通信業、出租車、廣告業、航空業等。
德國著名經濟研究院——IF0研究院曾經對慕尼黑展覽業所引起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進行調查,研究院通過調查l998年和2001年參展商和參觀者在慕尼黑參展的總支出,對城市就業、稅收和產業效益進行分析并核算年平均值。最后得出如下結論:如果會展活動的收益為l,那么會展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就為10。這也就是會展經濟拉動(帶動)系數l:10的由來。但這種拉動系數只是一個平均值,這還要取決于這個展覽活動的結構、規模等因素。國際化強的、海外觀眾及參展者多的會展其拉動系數更大,而國內、區域性會展其拉動系數就相對小一些。在我國舉辦會展較早的大連,曾對大連某一本地性會展的拉動系數進行調研,得出l:8.5~1:9結論;上海會展業帶來相關經濟效益直接投入產出比為1:6,問接達到1:9。
正是由于會展帶動系數或會展的經濟效益,使得眾多城市看好會展這個相關性強、邊際輻射性強的朝陽產業。德國的漢諾威、法國的巴黎、美國的拉斯維加斯、中國香港、新加坡等著名展覽城市,會展活動的大量舉辦給城市帶來了巨額的利潤。法國每年的會展營業額達85億法郎。美國每年舉辦200多個商業展覽會,帶來了38美元的收入。中國香港每年的會展收入就達75億港元。l999年我國昆明世博會期間,僅云南省旅游收入就達到l74億元。會展活動給所在地區(城市)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在促進城市功能要求的合理流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市民文明素質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會展帶動理論的更深層次表現。